发布日期:2025-04-28 22:25 点击次数:133
从他嘴里说出来的科研术语总让我觉得像在听天书十大期货配资公司排名。
他的朋友觉得我们学历差距太大,不般配。
他郑重表示:“任何学术上的成就,在我心里都比不过知夏。”
我们一直亲密无间,就连闲暇时我追剧他也能放下手里的书来陪我。
他会兴致勃勃地坐在旁边,用他那超强的逻辑,帮我分析剧情,预测走向。
我以为我们会一直这么甜蜜下去。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他在自己非常重视的关键论文上的一作上,署上了他学妹的名字。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们之间的关系走到了尽头。
我坐在餐桌前,看着面前热气腾腾的饭菜,耳边是双方父母愉快的交谈声。
“辰辰最近那个项目进展得怎么样了?”
我妈夹了一块排骨放进江阿姨碗里,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骄傲,仿佛江辰已经是她亲儿子。
“进展很顺利!”江阿姨眼睛一亮,声音都提高了几分,“他导师说,这个课题要是做成了,说不定能直接发在《Nature》上。”
展开剩余81%我妈立刻接话:“哎呀,这孩子从小就聪明,十三岁上大学,现在才二十出头就要发顶级期刊了,真是不得了!”
江叔叔笑着点头,目光转向我:“知夏啊,你毕业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我扯出一个笑容:“还行,论文初稿已经写完了,在等导师反馈。”
“那就好。”江阿姨笑眯眯地说,“等辰辰这个项目结束,你也差不多毕业了,到时候咱们两家可以开始商量婚事。”
我握着筷子的手指微微收紧,喉咙里像是堵了什么东西,只能含糊地“嗯”了一声。
饭桌上的话题很快又回到了江辰身上——他的天赋、他的成就、他的未来。
我安静地听着,偶尔附和几句,心里却越来越闷。
最近,江辰在电话里总是提到实验室那个学妹方依然。
“她真的很厉害,思维特别快,能完全跟上我的思路。”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我很久没听到的兴奋,“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她总能提出我想不到的角度。”
我努力让自己听起来不在意:“那挺好的,有个合拍的搭档。”
“是啊,比之前那些只会按部就班做实验的强多了。”
他随口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轻快,仿佛完全没意识到这句话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我心上。
以前,江辰会耐心地给我解释他的研究,哪怕我听得云里雾里,他也会笑着说:“没关系,我慢慢讲。”
可现在,他似乎更享受和方依然的交流,那种我永远无法参与的、属于天才之间的共鸣。
我们的联系也变得不那么顺畅。
有时候我发消息,他要隔很久才回,理由永远是“实验太忙”。
可我知道,他会在深夜和方依然讨论数据,会在凌晨三点回复她的邮件。
我低头扒了一口饭,嘴里却尝不出什么味道。
我好像,正在被他最重要的世界排除在外。
下一个周末回家时,父母正坐在沙发上翻看手机。
见我进门,我妈立刻抬头冲我笑:“知夏,你快来看,辰辰和他那个小学妹方依然发的文章可厉害了,都上新闻了!”
我愣了一下,走过去接过手机。
屏幕上是一则学术新闻,标题赫然写着《京北大学团队在纳米复合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配图是江辰和方依然站在实验室里的合影。
我的目光下意识扫向文章署名栏,却在看清的瞬间僵住——
第一作者:方依然
通讯作者:江辰
我盯着那行字,脑子里嗡嗡作响。
“怎么了?”我爸察觉到我的异样,凑过来看了一眼,“哦,辰辰是通讯作者啊,也挺好的。”
“好什么?”我声音有些发冷,“这个项目明明是他的心血。”
我妈不解:“通讯作者不也是负责人吗?说明辰辰还是主导啊。”
他们不懂,但我很清楚。
在学术界,第一作者才是真正执笔研究、贡献最大的人,尤其是对江辰这样的博士生来说,第一作者的顶级论文意味着未来学术生涯的敲门砖。
而通讯作者,更多是导师或项目负责人的位置。
江辰曾经亲口跟我说过:“学术圈很残酷,成果就是一切。如果我的名字不在第一位,别人不会记得我做了什么。”
可现在,他竟然把第一作者让给了方依然。
我盯着那张合影,江辰站在方依然旁边,嘴角带着浅淡的笑意。
而方依然微微侧头看他,眼神里带着某种默契。
他明明比任何人都清楚第一作者的分量,却还是这么做了。
我胸口发闷,像是被人狠狠攥了一把。
他亲手把自己最珍视的学术成果,分给了那个他赞不绝口的学妹。
我忽然想起他最近在电话里提起方依然时的语气,那种毫不掩饰的欣赏,甚至……依赖?
“她的思路真的很清晰,有时候比我还快。”
“我们讨论到凌晨,她一点就透。”
当时我只觉得不舒服,但现在,一切都串联了起来。
他为了她,打破了自己一贯的原则。
我关掉手机屏幕,喉咙发紧。
我认识的江辰,从来不会把最重要的东西让给别人。
可现在,他似乎变得陌生了。
---------------------------------------------------
文章后序
(贡)
(仲)
(呺)
一间阅读十大期货配资公司排名
发布于:浙江省